我封老爷子为几十年来第一国学大师︱汾酒百贤046:金庸

  • A+
所属分类:汾酒百贤

把金大侠与国学大师联系起来,“金迷”们未必认可,他们可能不认为把金大侠封为“国学大师”是什么好事。而对于所谓的一些武林名门正派来说,把老爷子封为“第一国学大师”,一定是大大的不满意。知乎上流传着一个著名的段子: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洪向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推荐金庸小说。端木蕻良对金庸很不屑,说:“金庸是个什么东西!”

金庸是个什么“东西”?金庸是几十年来第一国学大师。

国学小说:把金庸从通俗武侠小说中解放出来

金庸

金庸和梁羽生、古龙并称为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一直以来,大家都这么认为,也这么宣传。这并没什么错。但如果论国学价值,恐怕梁羽生和古龙就无法与金庸先生并称了。

国学的范畴包括哪些?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无可置疑的国学大师曾国藩曾经说过:“若游心能如老庄之虚静,治身能如墨翟之勤俭,齐民能如管商之严整,而又持不自是之心,偏者裁之,缺者补之,则诸子皆可师,不可弃也。”

国学内容如此之庞大,任是哪一位国学大师,也没有能力穷尽其全部,但是金庸的小说做到了,而且做得最好。

孔庆东

北大教授孔庆东先生认为金庸把“全中国文化都写出来了”。

严家炎

孔庆东教授的博士生导师、北大中文系著名教授严家炎先生认为:“金庸武侠小说包涵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相得益彰。这里涉及儒、释、道、墨、诸子百家,涉及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众多的文史科技典籍,涉及传统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如诗词曲赋、绘画、音乐、雕塑、书法、棋艺等等。”

“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不只是外在的装饰,而是内在的渗透,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浸润着的;它弥漫在整个作品中,充溢在字里行间”。

陈平原

同为北大教授的陈平原先生认为:“他(金庸)把儒释道、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通俗了,所以金庸小说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入门书来读。”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给金庸小说确定一个新品类:国学小说。金庸先生不是国学的学术大师,却是国学的文学大师。对于国学而言,都是大师。

江湖地位:以四大名著为背景看金庸的影响力

冯其庸

冯其庸先生是当代最知名的红学家之一,却也是铁杆金粉。他将金庸的小说和《红楼梦》相提并论,说:“我一边研究《石头记》,一边却酷爱金庸的武侠小说,我曾戏称这叫作‘金石姻缘’。”

“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我可以说,金庸是当代第一流的大小说家,他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奇峰突起,他的作品,将永远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精神财富!”

为了考察金庸先生的影响力,笔者特意在百度进行了全面搜索,总结表格如下:

我封老爷子为几十年来第一国学大师︱汾酒百贤046:金庸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笔者毫无拿金庸小说与四大名著PK的意思。而是以四大名著为背景看金庸的影响力。从以上两张表格可以看出,通过百度名称搜索,金庸15部小说的总词条数量,比四大名著的总词条量高出1600多万条,高出20%;金庸本人的词条数量,比曹雪芹略高一点,但是比四大名著作者的平均数高出近400万条,高出近40%。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资料,需要强调。

1、金庸小说总发行量,比较公认的数字是3亿册。书的重复阅读量远远超过纸质媒体。金庸小说拥有几亿读者的说法,是靠谱的。

2、金庸小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电影100多部,还有广播剧、舞台剧、漫画、动画、电脑游戏及其相关的主题曲,成为全球华人共同的语言。

3、金庸粉丝,叫“金迷”;金庸影视剧,叫“金剧”;研究金庸的学问,叫“金学”。“六神磊磊读金庸”,是移动互联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阿里巴巴“六脉神剑”,是当代中国企业知名度最高的企业文化。

4、2005年,《天龙八部》第41回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学阅读教材《语文读本》第4册;2008年,《雪山飞狐》第5回入选北京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参考书目。在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和《天龙八部》均入选当地的中小学华文教材。 2013年,《射雕英雄传》作为经典武侠作品被北京市朝阳区列入小学图书馆基本配备书目,成为小学生的推荐阅读篇目。在香港,金庸作品也一直是各图书馆借阅率最高的图书之一,多次入选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大好书,金庸也一直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作家。

5、在百度贴吧,90后金迷占到了金迷总数的78%。男性金迷是女性金迷的1.56倍。而这两个人群,正是白酒企业朝思暮想的目标人群。

我封老爷子为几十年来第一国学大师︱汾酒百贤046:金庸

因此,从国学的文学大师角度来看,封老爷子为几十年来第一国学大师,应该不算突兀。至于将来怎么样,包括王朔在内的许多名人都在预测金庸小说的未来,这是他们的事,笔者无意于此。

文化重塑: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燎原之火

如果金庸仅仅是一个国学的守成者,即便被封为几十年来第一国学大师,也不过是一位很好的继承者,而不是开拓者。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才是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的最重大的时代课题,需要若干代人的努力去完成。所谓国学,也可以称之为“民族文化本体”。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冷成金先生认为:“民族文化本体是一个民族的价值准则、行为方式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民族存在的根据,失去了文化本体的民族是悬空的民族、没有前途的民族。在现代意识的指导下以自己的文化传统为根据不断地重塑民族文化本体则是每个历史阶段无法逃避的使命,这一使命在当前的民族文化转型期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然而,不管是活跃在海外的‘现代新儒家’所主张的‘返本开新’,还是我们所提倡的‘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虽不乏观点上的合理性,却未能在实践上大见成效,在这种历史处境中,我们发现了金庸小说的价值。”

冷成金

冷成金还就文化重塑的路径进行了探讨。“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历史上每次文化重建都是自‘下’而‘上’地运行的话,也许能够正式金庸小说的价值。”

而北大中文系陈平原教授好像并不认为金庸的意义仅仅是“从下而上”的。他强调:“金庸的意义在于:超越了精英与大众。”

对于金庸“国学小说”的现代性,大家的认识是清醒而相对一致的。冷成金教授认为:“金庸小说能在充沛的现代意识的融透中,对传统文化进行苦心孤诣的梳理和显扬,暗合了我们民族重塑文化本体的百年祈盼。因此,金庸小说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一种历史的选择。”

严家炎教授也认为:“金庸常常将传统文化的优长与缺失,开放与封闭,丰富和贫弱,值得弘扬和必须变革的两个方面,几乎同时呈现在形象的图画中。”

应该说,金庸小说体现出的文化重塑,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处的“传统文化革命”。正如严家炎教授所说:“金庸的艺术实践,是一场静悄悄地进行着的文学革命。”而且,影响了几亿华人,这场文学革命已经成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一场燎原之火。”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代人的事情,而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时代课题。李泽厚先生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最睿智的哲学家。他提出的“情本体理论”,是中国儒学继第一时期先秦礼乐论、第二时期汉儒天人论、第三时期宋儒心性论之后,当今第四时期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哲学思想代表。

可以说,李泽厚是当代国学的哲学大师,金庸是当代国学的文学大师。西体中用,是李泽厚先生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道路。情本体理论,必然要通过新时代国学的文学去实现。而由金庸先生开创的“国学小说之路”,恐怕正是新文学的主要途径之一。

金庸精神: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文化担当 文化创造

很显然,在金庸先生的身上,有一种文人士大夫的情结与精神。先生本姓查,安徽婺源人。查家为当地名门望族,康熙皇帝有“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之誉。历史上查家最鼎盛时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的叔侄七人同任翰林,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之说。

金庸先生从小既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受到了西方思想和西方文学的滋养。他的“国学小说”,包括金庸先生本人的作为,可以概括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担当、文化创造”的“金庸精神”。

金庸先生说:“中国文化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有如血管中流着的血,永远分不开的。”

“中华民族所以历数千年而不断壮大,在生存竞争中始终保持活力,给外族压倒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或许与我们重视情义有重大关系。”

金庸与《明报》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金庸小说就是“情义”支撑起来的。1966年,在他创办的《明报》全靠他的小说连载支撑销量的时候,他创办了《明报月刊》,目的是“保藏这些中国文化中值得宝爱的东西”。《明报月刊》盈利,则投入《明报月刊》。《明报月刊》亏损,则由《明报》垫补。而《明报月刊》编辑部的房租水电等项费用,也全部由《明报》承担。

《明报》上刊登的金庸小说作品——《笑傲江湖》

1993年,金庸捐赠100万元人民币,作为北大国学研究院的启动资金。北大国学研究院成立15 周年,金庸前来祝贺,又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用以支持北大的国学研究。北京大学为此设立了“金庸国学研究基金”,资助北大国学研究院的教学、研究、翻译、出版等活动。

南绍北汾:汾酒竹叶青酒是中华酒文化的代表符号

金庸是1948年随《大公报》到香港的。1948年之前,中国白酒几乎就是汾酒的天下。所以,在金庸的脑海里,中国名酒最重要的就是山西汾酒、竹叶青酒和绍兴黄酒。于是,在他的武侠小说中,提到最多的也是这几种酒。《笑傲江湖》是金庸描写酒文化最多的一部。

如在《邀客》一章中,“田伯光笑道:‘我曾听人言道,天下名酒,北为汾酒,南为绍酒。’”

在《论杯》一章中,“那书生道:‘你一闻酒气,便该知道这是藏了六十二年的三锅头汾酒,岂有不好之理?’”

“喝汾酒当用玉杯,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

在《入狱》一章中,“风兄弟,我有半瓶百年以上的竹叶青,你若不尝一尝,甚是可惜。”

在另一部著作《鸳鸯刀》中,“桌上放着一把小小酒壶,壶里装着是天下驰名的汾酒”。

在《书剑恩仇录》中,“皇上要喝最上等的汾酒,怎么拿这样子的淡酒来?”

……

据云酒头条统计,金庸小说中共有10次提到汾酒,3次提到竹叶青酒。笔者也曾多次通读金庸小说,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今所有国家名酒中,金庸在小说中提到的只有汾酒和竹叶青酒。汾酒、竹叶青酒,才是真正中华酒文化的代表符号。

不过,金庸先生在作品中也犯了几个小小的错误。如“三锅头汾酒”,就是外行话。旧式的蒸馏器,器上有天锅,内中盛冷水,起冷却作用。一锅、二锅、三锅,是指天锅里的冷水更换的次数。在蒸馏酒时,刚开始流的是酒头,酒性极烈,只能做勾调酒使用;等天锅里的第一锅水温度升高,不再起冷凝作用了,就需要换水。换水后开始流出的酒,称为“二锅头”,是一次蒸馏中质量最好的酒。等到天锅换第三锅水,蒸馏已到尾声,流出的就是酒尾了,俗称“酒稍子”,即金庸先生所写的“三锅头”汾酒,是质量最差的,不能入库,要回炉在下一次蒸馏的底锅里。

金庸先生的作品已经做过多次修订,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修改。说明金庸先生确实不知道过去白酒的生产过程。真希望能够有机会邀请金庸先生去杏花村一游。金庸先生没有到过杏花村,和杏花村没有机会拿百年老酒招待金庸先生,都是很大的遗憾。

浙江文旅:桃花岛的启示

舟山桃花岛

桃花岛,是浙江舟山著名的旅游区,是以金庸文化为主题的。其实,金庸在写《射雕英雄传》的时候,并不知道舟山群岛真的有一个桃花岛。“桃花岛,据说金庸没去过,但他笔下黄老邪的桃花岛和这里一模一样。后来就按着小说搞了旅游。”

1994年4月6日至8日,金庸先生携夫人林乐怡女士抵达舟山普陀访问时说:“我是第一次到普陀,《射雕英雄传》写于1957年至1959年,那时并没有到过桃花岛。我是从地理书上看到东海有那么一个岛,因为我是浙江人,写《射雕英雄传》书时需要一个海上的岛,有一点浪漫情调的,不能离大陆太近,也不能太远,桃花岛的位置很适当,面积不小,南宋时期罕有人迹,十分适合给书中黄药师啦、黄蓉啦、周伯通啦设立一个活动的天地,书中宋朝时有桃花岛的情况,跟现在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如果人们要证实《射雕英雄传》书中的东海桃花岛的原型是不是舟山群岛中的桃花岛,我说是的。”

汾酒、竹叶青酒与金庸小说的关系,不需要金庸先生来背书。10次提到汾酒,3次提到竹叶青酒,而且是当今国家名酒中仅有的殊荣。2017年,汾酒和绍兴黄酒在嵩山少林寺举办了“南绍北汾”的大型活动,非常成功。汾酒还能围绕金庸文化继续做点什么文章呢?值得思考。

作者:任志宏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