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青山:高士的精神园林︱汾酒百贤031 陈巨锁

  • A+
所属分类:汾酒百贤

南宋诗人翁卷《野望》诗云:“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个人认为,如果说沈鹏先生是当今草书的高峰,那么陈巨锁先生就是当今草书的水底青山;如果说沈鹏先生代表了当今草书的高度;那么陈巨锁先生代表了当今草书的深度;如果说沈鹏先生代表了当今草书的脸面,那么陈巨锁先生代表了当今草书的底气。

显然,要做到后者更难。

衣食住行生活禅

陈巨锁

陈巨锁,别名隐堂,1939年生,山西省原平市人。1960年至1965年先后在山西艺术学院和山西大学攻读美术兼及书法,原山西省忻州地区文联副主席,《五台山》杂志社副社长,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书协副主席。山西省美协理事,山西省作协会员,山西省文联委员,五台山书画院院长。

论及当代中国草书的底气,我想先从陈巨锁先生的“衣食住行生活禅”谈起。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

一位追随陈巨锁先生几十年的学者曾这样描述先生的衣食住行:

先生素奉俭朴,其衣着从不讲究。几十年来所见似乎就那么几身衣服。尝见一件蓝色羊毛衫常着身上,袖肘已磨穿成洞,遂打补丁。然补丁却打得十分艺术,人误以为时下时尚之服装。一双皮鞋不管雪天雨天、登山涉水,还是逢年过节,穿了又穿,不知更换。我说:“老师该换双皮鞋了。”对曰:“穿久了,很宽松舒适,也有几分感情,还好,哪能舍去。”……

再说食。先生从小山居,粗粮蔬菜习以为常,且嗜素淡,不近烟酒。尝请先生于“天外天”小聚,此“天外天”者,非高档餐馆,乃忻州城乡接合部之农家乐餐厅也。有“红面鱼鱼”“碱水窝窝”“米面折饼”等,点“一盘西葫芦烩豆角、青椒炒山药丝,加一盘炒豆腐”足矣。或到“定襄生态园”吃一顿“焖饼子”“炒煎锅”,喝一碗“荞面河捞”或“豆馓馓”,每见先生吃得香甜。餐毕,有时还争着掏钱结账,且把桌上少许的剩余饭菜让我打包带回,并说:“弘一法师曾有开示,惜衣惜食非为惜财,是惜福。”

三说住,先生住则随遇而安。数十年来,虽然搬迁几处房子,总是不见宽敞,卧室之外便是不可或缺的书房。楚图南先生书额的“文隐书屋”中,书橱高立、图书叠架,一案一椅。先生坐拥书城,读书写字,几忘晨昏,不知倦怠。然欲作六尺整宣书法作品,便得外出寻找地方,足见其文隐书屋的逼仄了。先生嗜书,自然买书多,书房外,卧室、客厅空地上,书籍也复堆积如山,人行其间尚须绕行。

四说行。先生喜游览,足迹几遍天下。行不择车辆之品牌,安全为要;住不择宾馆档次,方便则可;食不择饭菜之贵贱,可口而已。登山临水写生作画,于黄山20余日得墨笔山水90余幅。于华山,时值寒冬,零下27摄氏度,呵练作画10余幅,以致卧病临潼。在忻之时,每写书信函札或寄书寄物,必亲往邮局投递,徒步来回七八里。我常说:“老师有事,请打电话,我来办,不必自己辛苦。”对曰:“送送信也好,正可锻炼身体,没有什么辛苦。”

该文发表于2014年初的《山西日报》。作者追随先生几十年,我想信非虚言。在以房子、车子、票子、位子、名望为价值导向的当代书坛,由于陈巨锁先生的存在,让我们知道,当代书坛的价值观并非单边主义,陈先生或许就是另一极的典型代表。

诗文书画出自然

陈巨锁作品 汾酒博物馆藏

1990年,陈巨锁先生51岁时《陈巨锁书画展》在深圳开幕。一代书画大家王学仲先生评道:“巨锁善写章草,为书法家;善诗,有元遗山幽并之气,为诗人;善写文章,颇多波澜,为作家;善画花木山水,为水墨画家。巨锁同志,人在中年,就已涉猎到中国文学艺术的几个领域中,潜心致志,会通书绝画理。其作不矜才,不使气,水墨画妙合自然,神融于物。于书法取简犊而丰富章草,绍米颠而旁汲青主,从师承中延伸出个人朴实严整的格调。”

我国当代金石学派代表人物、著名学者型书家游寿先生评价陈先生的章草云:“喜见汉人章草笔致,久不见此矣。”

《陈巨锁章草书元遗山论诗三十首》出版后,一代书画鉴定大师杨仁恺题跋道:“我国文字中之草书,以章草开先河,历代名家以章草名家者,寥寥可数。今观陈巨锁先生之章草,既承传统,又有新意,为今日书艺开辟一种新途径,值得称道,因缀数语,藉申欣慰之忱云耳。”

以上三位大师级人物,都是惜墨如金、金口难开的严谨学者。游寿先生评价陈先生直逼汉人,是对一位书法家在继承传统方面的最高评价;杨仁凯先生评价陈先生开辟新途径,是所有书法家孜孜以求的境界;王学仲先生则全面评价了陈先生24年前在诗文书画方面已经达到的水平。

28年过去了。从1990年至今的28年,是中国书坛日渐浮躁的28年。以陈先生28年前所具有的名望和水平,如果以房子、车子、票子、位子、名望作为奋斗目标的话,今天陈先生的房子不会小于1000平米、车子不会低于迈巴赫、票子可能过亿、位子至少是中国书协副主席,名望则远播海内外。然而,陈先生选择了一条相反的路。

陈巨锁作品

弘一大师曾言:不让古人是为有志,不让今人是为无量。陈先生正有这样的襟怀。他说:“将身置之书法历史坐标上,审视当代,审视自己。惟其知不足,才能不敢懈怠,永攀高峰。”于是,陈先生20多年深居简出,扎根国学,吟诗作文写字画画,达到了大朴不雕的崇高境界。

我个人以为,陈先生是“诗不如字、字不如画、画不如文、文不如人”。诗,先生上个世纪60年代就出版有个人诗集,文革期间付之一炬后不多写诗,历史伤疤,不提也罢;书法,入古出新,在中国章草书法史上当留下一笔;画,先生大学五年以绘画为专业,即大量临摹过赵孟頫、高克恭的原作,参加过山西永乐宫壁画的修复工作,曾问道于董寿平、钱松岩、李可染先生,50余年耽于斯,绝不比书法差;文,特别是游记,承山西先贤、唐代大文豪柳子厚文风,读之可知什么叫文思隽永。而先生之人,至朴至善,仰之弥高,如大德高僧。诗文书画比之于人,又仿佛在身外矣。

有许多人说,真正的书法家,应该是学问第一,书法第二。然而,陈先生的存在让我们明白,真正的书法家应该是:修身第一,学问第二,书法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陈先生不仅是一位书法大家,还是一位书论家。他的《学书琐语》,是当代书坛非常有价值的书论著作。特别是陈先生提出的“学书如学佛论”、“四不论”、“自然出新论”,对于当今书坛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他受大德本焕老和尚刺血抄经启发,提出“学书如学佛,当发大愿”;他认为学习书法应该“不落窠臼、远离时风,不求速化、入古出新,不分顿渐、但求妙用,不为物障、勇猛精进”。他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艺术上的变法,要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不可力强而至。”对于那些整天想着如何标新立异的年轻书法家,不啻是当头棒喝。

四大功德金刚力

1、陈巨锁书画奖学金:100万元,对于当今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但是100万元如果在山西忻州市买房子,至少200平米;如果买车,也在豪车之列。而“惜衣、惜食、蜗居、步行”的陈先生,捐出了100万元在忻州师范学院成立了一项书画奖学金,用来鼓励和培养书画人才。

2、五台山书法文化的创始人:1989年,陈先生首倡并发起兴建“五台山书法碑林”。数年间,陈先生如同托钵化缘的僧人一样,化“书法之缘”于全国各地,收集到名家书法作品125件。先生又亲自摹勒上石,亲自多方斡旋,一个精品荟萃的书法碑林终于告竣。如今,五台山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成为我国的书法圣地之一。每年都有大型的书法活动在五台山举办,每年都有许多书法家到五台山抄经养心。

陈巨锁作品

换个角度讲,如果陈先生把托钵化缘为碑林的精神,化为求官、求名、求利的力量,何至于仅仅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忻州市文联副主席?何至于仅仅是中国书协一名普通的理事?正如先生所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非不能也”。

3、元遗山文化推广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至今仍脍炙人口的词句,即出自金代山西忻州诗人元好问(字遗山)之手。在中国文学史上,元遗山可以称得上“唐宋以降第一人”。如果元遗山生活在唐代,他的文学成就当在唐代十大诗人之列。由于生活在金元时期,又属于鲜卑族,元遗山成为被冷落的文学巨匠。几十年来,陈先生不遗余力,通过各种方式推广、传播元遗山文化。其力虽微,其心可鉴。

4、五台山文化推广人:陈先生对于五台山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书法碑林而已。一切与五台山有关的文化之事,都可能让陈先生废寝忘食,甚至不远万里。而且在他书法的书写内容里,一般只有三个内容。一,五台山诗文;二,元遗山诗文;三,自作诗文。

朴讷笃定高士山

朴,是陈先生最突出的品格。为人朴实,生活朴素,文章朴厚,画风朴拙,书法古朴。抱朴见素,中国书法的底气,朴乃第一品格。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此之谓陈先生也。无论是为文,或是口语表达,先生都非常之谨慎,从不妄语。从网络视频看,一口地道的方言,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纡缓而真诚。

笃,一心一意之忠也。先生有四忠。其一,忠于乡土。陈先生对于忻州故里是勤一生之力的。不独元遗山、五台山,只要是忻州文化的事情,先生总是全力以赴,忻州人遇到文化方面的难题,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先生。其二,忠于朋友。先生的交往圈子并不是很大,但无论是先生的师友,还是先生的弟子,先生都以君子待之,君子处之,从未更改。其三,忠于国学。先生修身近于佛,学问近于儒,养生近于道。数十年浸淫国学之中,以与古人对话为乐。其四,忠于章草。先生从10岁左右开始学习书法,20岁左右受业于书画名家柯璜门下开始学习章草,从此50余年从未离开过章草。先生之德、先生之得,或笃之力也。

无定则不笃。圣教序云玄奘法师“凝情定室,匿迹幽岩,栖息三禅、巡游十地”。定,是精神境界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品格。“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大约就是先生的境界。

陈巨锁作品 汾酒博物馆藏

“衣食住行生活禅,诗文书画出自然。四大功德金刚力,朴讷笃定高士山。”笔者企图通过以上16个方面,描述陈巨锁先生水底青山的高士精神园林。可惜心中有神却笔力不逮,他日若见到先生,必负荆请罪。

汾酒博物馆收藏有陈先生的三幅作品。一为山水,二为书法中堂,三为书法对联。20年来,我曾经若干次看到这幅对联,从未厌倦。当今书坛,有多少作品经得住看20年?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